2021 / 10 / 07    09:30 – 18:00

全線上會議

講者


柯智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柯智仁目前是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專長是野生生物族群監測、地景生態、生物地理學,以及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應用。柯智仁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臺灣鳥音補習班,以及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其中,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是柯智仁於現職單位的核心業務,主力推動野生生物的時空分布的開放資料流通與應用。該開放資料庫系統已匯整超過1,000萬筆生物多樣性資料,提供國內生態調查者與學術研究者查詢野生生物分布位置與特定區域的野生生物物種清單的重要資訊來源。柯智仁目前除了持續推動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的資料彙整與開放外,更將接續開發生物多樣性資料的應用圖資與應用模式,希望能透過生物多樣性資料的開放與應用,對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做出貢獻。

 

 



劉璟儀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劉璟儀目前為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TaiBIF 的內容經理, 主要負責「推動及宣傳國內生物多樣性資料標準、資料開放」、「協助學術領域發表資料論文」、「GBIF 國際合作」、「TaiBIF 資料庫管理及社群經營」等工作項目。 其中推動及宣傳的部分,近年除了定期辦理資料發布與應用工作坊外,亦與林務局、特生中心、海保署、林試所及營建署國家公園等資料庫管理單位合作,共同推動資料標準共享文件,以及撰寫「2021-2025 生物多樣性資訊行動倡議」, 以提供相關人員及單位在願景和策略的執行上能有所依據,並期許未來生物多樣性資訊領域能夠逐漸形成社群及資料共享文化。

 



王豫煌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 台灣生態學會

王豫煌目前為獨立科學研究者,並擔任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和台灣生態學會理事。 近年與中央研究院網格計算中心及資訊科學研究所Depositar研究資料寄存所開發團隊合作,參與歐盟支持的拓展亞洲聲景監測網計畫,推動國內無人載具觀測影像及公共工程生態檢核的資料管理與開放。 曾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特聘研究員,參與生態感測網及生態資訊的研究與發展,推動亞洲聲景監測網;並擔任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亞洲節點副代表及台灣節點經理(Node Manager, TaiBIF),協助推動國內及亞洲地區長期生態觀測及生物多樣性資料的管理與開放共享。

 

 



黃俊嘉

Southeast Asian Bat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Unit

黃俊嘉目前為獨立研究學者,並同時在台灣蝙蝠學會、黃金蝙蝠館及東南亞蝙蝠保育聯盟 (Southeast Asian Bat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Unit) 擔任常務理事及科學顧問等要職。研究專長主要為保育生態學、生態聲學及群聚生物學,過去 12 年多活動在東南亞地區,進行蝙蝠生態研究及保育活動,近期也將研究領域拓展到台灣和中國的蝙蝠研究與授粉生物學。黃俊嘉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亞洲蝙蝠聲音資料庫 (Asian Bat Call Library)、亞洲聲景平台、東南亞蝙蝠聲學發展,以及多個亞洲地區(越南、印尼蘇門答臘島、台灣)的蝙蝠多樣性研究工具發展。2019 年在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簡稱 GBIF) 和匈牙利政府的支持下,與匈牙利自然史博物館合作的亞洲蝙蝠聲音資料庫建置,目的在於推廣亞洲地區蝙蝠參考音頻與物種分布資訊的流動與公開分享,自計畫開始至今,已與來自 16 個國家的學者合作,彙整超過150種亞洲蝙蝠,約1萬筆的分布資料和 3000 筆參考音頻,提供全世界蝙蝠學者和經營管理單位做為未來蝙蝠物種的監測與研究基礎。黃俊嘉目前除持推廣亞洲蝙蝠聲音資料庫的資料外,近期也協助林務局、防檢局及屏科大野保所,與國內學者及保育團體進行跨團隊合作,進行全台野豬物種分布資訊的彙整,將國際經驗應用及回饋在國內的哺乳動物多樣性資料研究,對台灣生態保育有所貢獻。

 

 



李明旭

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李明旭為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並合聘於土木工程學系,他的研究專長為陸地水文過程、水文生地化數值模式、水文災害模擬、及氣候變遷水文,並主持地表水文研究室。李明旭教授為現任科技部永續學門召集人。



賴國峰

前 CCC 編輯部

賴國峰目前為漫畫與圖文編輯,曾參與製作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歷史地圖散步」專案,以及協助 CCC 創作集的資料取材與撰稿,擔任歷史漫畫北城百畫帖、龍泉俠大戰謎霧人、蘭人異聞錄、滬尾守衛阿火旦的責任編輯。2017 年起於「文化資產轉譯工作坊」推廣歷史主題數位資源的取材與彙整經驗。



劉子明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劉子明博士現任於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組,負責執行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並擔任該計畫中的Team3分組小組長,負責「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簡稱 TCCIP )的服務與推廣。TCCIP 是國內主要的氣候變遷資料、資訊與知識整合服務平台,已累積 10 年的研究成果與資料,並對外提供服務,對於資料的儲存、發佈、更新、累積與傳遞必須格外重視,因此於 2019 年開始嘗試 Data Management Plan,以氣候變遷資料服務為出發點,擴展至整體計畫所有資料之管理。

 



翁其羽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翁其羽博士目前任職於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是科技部委託計畫海洋學門資料庫技術員,專長於群落生態學。過去除爬梳文獻中與研究船蒐集之臺灣周遭海域浮游生物豐度,並協助海洋科學家將其研究轉化為資料庫、物種分類檢索與分佈線上資源等;致力於資料庫基礎IT建置海洋生態資訊科學運算平台與應用程式介面,使能在較大時空尺度上分析浮游動物群聚生態,於線上互動呈現。未來將持續整合海洋生物、環境與影像資料,也期與各界合作,將生態研究資訊化、開放化與科普化。

 

 



陳伶志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陳伶志博士目前是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研究專長是物聯網、行動無線網路與時空大數據分析。陳博士歷年的代表性作品包含玉山登山客搜救系統、大台北公車舒適度評量系統,以及微型 PM2.5 感測系統。其中,陳博士近期所專注研發的微型 PM2.5 感測系統,已成功在全球 58 個國家佈建超過 15,000 個感測裝置,不但成為台灣民眾獲取即時 PM2.5 濃度資訊的最重要資訊來源,並且帶動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研究領域在軟硬體與即時資料分析等各項技術的發展。陳博士目前除了持續推動 PM2.5 微型感測系統的佈建外,更積極進行跨界的合作,希望能結合微型空品感測技術,在更多環境相關的議題上做出貢獻。

 



黃鈺芳

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

黃鈺芳為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環境職業與食品化學物質之質譜分析及生物監測、環境與職業衛生、健康風險評估。

 



周子琳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曾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因希望致力於提升生態對氣候變遷風險的承受度,目前在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擔任台灣氣候智慧調適與跨領域氣候風險評估計畫資料管理人員

 



王家薰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王家薰目前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過去曾執行國內自由軟體鑄造場及台灣創用CC 計畫。工程師的背景並熱愛開放自由的風氣,關注於數位保存及研究資料管理相關資訊,目前任研究資料管理計畫專案經理,致力於推廣研究資料管理的概念並向下扎根。

 

 

 



何明諠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何明諠目前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擔任研究資料管理計畫專案經理,並也執行另一數位資料共享的計畫。過去長期投入科技發展與權利保障交織的社會議題,未來希望能結合現有與過往的經驗,推廣可被信賴的資料共享機制。

 



李承錱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李承錱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專長及興趣為內容管理系統、資訊系統開發,與資料科學。目前擔任「研究資料寄存所」(depositar / data.depositar.io) 的技術經理,負責該平台開發工作。2014 年起接觸開源資料發布與入口平台 CKAN(其為「研究資料寄存所」之核心技術),其間著手改善 CKAN 之在地化、時間搜尋、地理資料視覺化,開發 Wikidata 關鍵字整合套件 ckanext-wikidatakeyword、資料引用工具 ckanext-citation 等 CKAN 擴充套件,並曾於 CKANCon 與 WikidataCon 等國際會議發表成果。近期研究主軸為資料流通標準、資訊系統自動化部署與長期維運,期許透過導入相關技術,以因應研究資料寄存所的持續發展需求。個人簡介頁面:https://about.me/Sollee

 



邱文聰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現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及資訊法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專精於資訊法、食品法、憲法隱私權、科學與法律、科技社會研究與法律等。

 



吳全峰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現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及資訊法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專攻於醫療法、國際人權法、公共衛生倫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