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 | 議 程 | 主 題 | 講 者 |
---|---|---|---|
09:30 - 09:50 | 報 到 | ||
09:50 - 10:00 | 歡迎致詞 Video |
李德財 院士 |
|
10:00 - 11:30 |
主持人:莊庭瑞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讓資料的價值被看見能否鼓勵資料的管理與開放?(以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的經驗為例) |
柯智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資料管理是否能有 SOP - TaiBIF 資料庫管理者的視角 |
劉璟儀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
建立資料管理與開放為基礎的政府資訊公開和公民參與 - 以公共工程生態檢核為例 |
王豫煌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 台灣生態學會) | ||
綜合討論 |
|||
11:30 - 11:45 | 休 息 | ||
11:45 - 12:30 |
主持人:莊庭瑞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從東南亞蝙蝠研究探討跨國生物多樣性資訊管理 |
黃俊嘉 (Southeast Asian Bat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Unit) |
科技部永續學門資料管理方案 (Data Management Plan) 試辦計畫 |
李明旭 (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 ||
歷史地圖散步與 CCC 創作集歷史漫畫的參考資料管理 |
賴國峰 (前 CCC 編輯部) | ||
12:30 - 13:30 | 午 餐 | BoF | ||
13:30 - 15:00 |
主持人:李明旭 (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
以氣候變遷資料服務為導向的資料管理計畫 |
劉子明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不只是資料:架構客製化的海洋科學資訊服務 |
翁其羽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 ||
AirBox 資料管理的演進與秘辛 |
陳伶志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
綜合討論 |
|||
15:00 - 15:15 | 休 息 | ||
15:15 - 16:45 |
主持人:鄭瑋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
研究團隊經驗分享(科技部永續學門專題計畫) |
黃鈺芳 (計畫名稱:個人保養產品之抗紫外線成份環境荷爾蒙暴露、健康風險與管理策略研究) 周子琳 (計畫名稱:台灣氣候智慧調適與跨領域氣候風險評估之研究) |
研究資料管理概論 |
王家薰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
研究資料管理國際趨勢 |
何明諠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
開放的研究資料儲存庫 |
李承錱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
綜合討論 |
|||
16:45 - 17:00 | 休 息 | ||
17:00 - 18:00 |
主持人:王柏堯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資訊研究的研究倫理 |
邱文聰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
資訊研究中的去識別化問題 |
吳全峰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 ||
綜合討論 |
本會議問答之內容,為各講者與觀眾的互動,不代表活動主辦方立場。
Q1: TBN 裡來自其他單位的資料,資料是放在原有單位還是 TBN 的資料庫裡呢?有無同步的問題?
A : https://youtu.be/IXMfBWATCUQ?t=1518
Q2: 有提及「沒有時間分配在資料管理上」,是否也表示其實是人力與資源配置的議題?亦即未有充分的資源配置在資料管理方面?
A : https://youtu.be/IXMfBWATCUQ?t=1576
Q3 : 可以舉例說明「公民科學社群」可能是哪些單位嗎?
A : https://youtu.be/IXMfBWATCUQ?t=1709
Q4 : 開放資料集被下載後,可能被使用於不同的目的/方式,例如學術研究、教學、商業開發、公益等,TBN 內部是否有這方面的統計或追蹤?
A : 目前還沒有(尚缺人力資源),也歡迎有興趣的研究者跟我們合作追蹤。(By 柯智仁 )
Q5 : 研究者的資料所有權是歸屬研究者,或是其所屬機關,如林務局、科技部?是否有選擇放進 TBN 開放的權限?
A : 如果是特定計畫下所搜集的資料,所有權要看合約中是否有註明。如果沒有限制,基本上研究者都至少是共同所有權者。(By 柯智仁 )
Q6 : IPT 應該只允許經過國家節點接受的組織或單位發布資料,個人應該是無法在IPT發布資料,除非 GBIF 近期有修正規定?
A : https://youtu.be/8An-8BqRDmI?t=1418
Q7 : 想請問 TaiBIF,在資料管理 SOP 中,遇到的 issue 是甚麼?
A : https://youtu.be/8An-8BqRDmI?t=1350
Q8 : 學校老師們的許多研究資料,現階段可能無法達到特定平台資料標準要求,若退休前後想整理這些資料,仍有計畫經費支援的可能嗎?另外,有一些腦影像資料,是為了某實驗目的執行後所獲得,這些腦影像是否有可能放入某個政府單位的資料庫,之後讓大家使用呢?因為有許多有進行相關研究的老師都會有類似資料,只是當初簽署參與者同意書並未提及會放入開放資料庫,但腦影像難以辨別個人身分,是否仍可以讓資料標準化後放入開放資料庫?
A : https://youtu.be/8An-8BqRDmI?t=1305
1) 如剛剛提到開放資料的最大原則,就是要有開放授權,理論上此計畫在做 IRB 時應先獲得參與者的授權,雖然沒有明顯揭露個資,但建議作法還是最好能夠再補個同意開放資料的授權讓參與者知道會開放;不過若是當初的同意書有明確說明會將資料去識別化後供作研究再利用,應該也是可以的。
2) 腦影像的開放可能要看看醫學研究領域有沒有相關的資料庫,也可以考慮建立一個~ (By 劉璟儀 )
Q9 : 請問在整理公民科學計畫資料的過程中,關於「資料品質」最常見的問題是什麼?公民科學家可以再回報或校正既有資料嗎?
A : https://youtu.be/8An-8BqRDmI?t=1180
有些公民科學常見的資料問題,如果是隨機回報,資料可能無法按照統一的調查方式獲得;另一個是即便有規劃系統性的調查方法,因為參與的人眾多,很難規範每個人都準確按照調查方法提供資料,所以需要花功夫去思考哪些資料內容比較不會受調查方法的差異影響,或是將調查方法簡化,減少不同人員操作的誤差。(By 劉璟儀 )
Q10 : 請問公民團體在「研究資料管理」的實務訓練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如何尋得所需要的資源來進行這些工作?
A : https://youtu.be/3zvWu4oMkBY?t=1599
Q11 : 目前生態檢核相關資料多會開放的案例,是怎麼做到的呢?是特定主關機關會要求,還是廠商自主,還是民間自行整理上傳呢?
A : https://youtu.be/3zvWu4oMkBY?t=1539
Q12: 「循證式政策治理」在這一年因為開放政府的關係,成為一個很夯的議題。請問就政策推動的角度,會怎麼去看國發會的發展方向?
A : https://youtu.be/BLHEupbK8kI?t=303
Q13 : 想提問,剛剛其實都有稍微提到「資料生命週期」,對於聲明週期的制定,各位是否有想法?有法遵的需要嗎?
A :https://youtu.be/BLHEupbK8kI?t=383
Q14 : 資料管理需要資源投入,扣除基礎建設(例如 NAS 或硬體設備),以 TCCIP 的規模,從資源的角度來看,資料管理會佔掉整個計畫的多少百分比?
A : https://youtu.be/zlNQ6OQZNuY?t=1180
Q15 : 請問資料命名的標準,或是資料整理的標準,是往 iso 文件去尋找嗎?
A : https://youtu.be/zlNQ6OQZNuY?t=1336
Q16 : 想請問目前有什麼單位會讓研究者提出「資料管理計畫」? 還是只能包在其他的計畫之中?
A : https://youtu.be/zlNQ6OQZNuY?t=1443
Q17 : 請問 TCCIP 這樣的龐大資料庫,至少需多少人員來維繫這個服務?
A :https://youtu.be/zlNQ6OQZNuY?t=1565
Q18 : 請問海洋研究船即時收集到的資料傳輸到陸上基地之間的頻寬限制,大概的情形?
A : https://youtu.be/GJu8orkoUPk?t=1583
Q19 : 想問當初再網站建置 iNext 統計模組的用意是為了甚麼呢?
A : https://youtu.be/GJu8orkoUPk?t=1656
Q20 : 當資料為動態資料之下 (如氣候/海洋/空氣品質等資料),請問目前資料管理上有什麼版本控管的機制嗎?也是採用時間戳記嗎?還是有其他作法?謝謝
A :https://youtu.be/vnMJI6xS3aI?t=18
Q21 : 請問 Airbox,監測點當初是否有特別選擇?還是希望盡量密集,所以選擇國中及國小?
A : https://youtu.be/vnMJI6xS3aI?t=157
Q22 : 日本預計兩年後傾倒核廢水,想問一下海洋資料庫有監控的策略嗎?
A : https://youtu.be/vnMJI6xS3aI?t=211
Q23 : 請問長遠而言空氣盒子會繼續留在學界,還是會考慮進入政府組織或業界呢?
A :https://youtu.be/vnMJI6xS3aI?t=426
Q24 : 請問黃老師,想請教各子計畫各自的 DMPs 是分別擬定的嗎?其中是否有針對子計畫間的協作(如資料的互相取用、統一的資料儲存空間)做規劃,或是就 RDM 的 SOP 和總計畫做協調?
A : 先由各子計畫的一位研究人員配合總主持人規劃的DMP計畫書模板進行計畫書撰寫,過程也有與中研院莊老師的團隊進行討論;針對子計畫間的協作(如資料的互相取用、統一的資料儲存空間)做規劃,計畫仍在進行中,目前暫為各自計畫獨立儲存,未來會討論內部如何共享儲存做滾動修正。(By 黃鈺芳 )
Q25 : 請問周專員,目前研究團隊有多少人?在還沒管制資料上傳者前,是採用什麼方式,來確保現有的資料品質呢?
A : 目前我們團隊為計畫主持人:廖國偉教授、共同主持人:童慶斌教授、子計畫主持人: 許少瑜副教授、劉力瑜教授、陳佳正副教授。在上傳之前,目前按照既有的方式保存資料,例如dropbox等。(By 廖國偉 )
Q26 : 在工作坊中持續聽到研究資料寄存所 (depositar),想請問 depositar 跟其他常見資料儲存庫的主要差異為何 (除了中文化之外)? 是為期待能收納所有台灣各研究機構底下的計畫資料嗎、還是有其他願景呢?
A : depositar (研究資料寄存所)提供給全世界的研究團隊跟研究人員使用,只要註冊了就可以自由使用。depositar 本身並不主動去徵集研究資料集,但很樂意跟各研究團隊討論資料集寄存在 depositar 的議題。(By 莊庭瑞 )
Q27 : 請問 DMP 有區分個人(包括個別計畫)和組織的樣板嗎?
A : 組織如果也是一個獎助計畫的計畫執行者,就會使用一樣的樣板;不過如果您說的是機構能不能制定自己的樣板的話,事實上 DMP tool是非常鼓勵各機構「制定」自己的樣板以滿足各自的情境需求(比如說有些國家的資料所有權是屬於國家(如德國),但也有些國家是屬於機構(如美國)。(By 鄭瑋 )
Q28 : 關於剛才提及的諸多國際 RDM 原則/標準/模板/平台等資源,不知是否曾觀察到在將它們引進國內學術環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任何「在地化」挑戰或成功案例呢?
A : 野生生物的資料這邊應用GBIF/TDWG推動的資料標準Darwin Core的在地化確實花了很多時間,以目前我們有將Darwin Core轉換為通過國發會核定的「生物多樣性領域資料標準」,應該算成功案例?但裡面還是會不少的在地自訂欄位,這點就是花時間在訂定的地方。(By 柯智仁 )
Q29 : 請問存放在 depositar 的資料有資料量的限制嗎?
A : 資料數量沒有限制,單一檔案 (上傳至寄存所) 限制為 1GB
議題五:個人資料處理與研究資料管理
Q30 : 衛福部準備拿全台從 4月25 到 7月3號捐血人的血清樣本隨機抽樣 5000 做 COVID-19的檢體研究(防堵 delta)。但並沒有取得所有捐血人的同意,也沒有主動通知所有捐血人,只發佈一則新聞要求拒絕參與的人可以在 10/18 前自己主動打電話到 1922 退出。這是否有違法的疑慮
A :https://youtu.be/9xGBGZ5U1l4?t=16
Q31 : 請問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會議的出席簽到和發言紀錄是否牽涉個人隱私保障?
A :https://youtu.be/9xGBGZ5U1l4?t=655 , https://youtu.be/9xGBGZ5U1l4?t=876
Q32 : 想問老師,如果發生在台灣的個資侵害事件,不小心涉及到歐盟居民的個資,這樣的話,較可能適用的是台灣個資法,或歐盟的資料保護法規?如果侵害的是美國公民的個資,法律適用結果會不同嗎?謝謝
A : https://youtu.be/9xGBGZ5U1l4?t=746
Q33 : 講者有提及了 opt-out 的程序及其根本的重要性,所以現有的許多涉及個資自主權侵犯的問題,會不會其實多半是因為我們抱著便宜行事的態度?目前個資保護的問題,有沒有可能在匿名化之外,有另外一條解決的路,例如要求「程序完備」?
A :https://youtu.be/9xGBGZ5U1l4?t=1020
本會議問答之內容,為各講者與觀眾的互動,不代表活動主辦方立場。